第一季第一集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与麻烦,即使是首相也难以避免。在首相与猪做爱这个令人作呕的问题上,大多数人的态度从反对到支持急剧转变,仅仅是因为看到公主被绑匪切掉了一根手指。看似合情合理,其实难以理解,因为开始大多数人支持首相,就说明他们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公主丢掉性命的结局,民众态度的转变说明他们只是想为自己找到一个看首相笑话的借口。最后一切风波过去,仿佛没有发生过,只是首相不再是那个让妻子深爱的人。就像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消遣在新闻论坛之中,看着别人的笑话或是谴责某人的行为,这些随着时间都会被人淡忘,但是那些被信息时代伤害过的人(或是新闻的主角),他们受到的或是他们的亲人受到的创伤难以愈合消散!

第一季第二集

在那种极度娱乐世界,人们的一切都成为了一种消遣。人们靠运动骑自行车来赚取点数,然后再用点数来娱乐,吃饭等。女主在观众,评委的驱使下成为了三流演员,没有人关心她的真实感受,而男主也因此事被激发,努力赚取点数来去那个选秀节目 意在醒悟大家 可是他所做的一切 却被看成一种另类的娱乐方式,最后以这种方式成立了一个新的节目,这集最后男主只不过换了一个好一点的“笼子”罢了。 

第一季第三集

这一个时代的人依旧是被高科技操纵着的玩偶。每一个人都在耳朵后面植入了芯片,可以把过去的记忆通过芯片记录进去。想看的时候就可以拿着“遥控器”把记忆的画面调出来看,无论哪一天,哪一年,关于哪个人的记忆,随时都可以翻出来场面再现。男主角猜忌心太强,从一开始上司对他的工作考核就能看出来他把上司们每一个细节,话语都揣摩到了极致,想到了他会即将失业的可能。甚至当他妻子和他一起看他的回忆画面时,清楚的看见上司在他的考核报告上打了对勾,他还是不愿意相信。当男主角怀疑自己的妻子和她的前男友还有染的时候,他便拼命的询问妻子他们俩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交往了多久。妻子告诉他那早就是很早以前一段荒唐的恋爱,可是他还是深深的质疑,一个人不断地反复地看着他和妻子共同参加晚宴时的片段。第二天,男主角上门要挟这个男人,要求他删除他芯片里关于她妻子的所有回忆片段。但是当这个男人删除记忆的时候,男主角意外的发现在这个男人18个月以前的记忆力竟然还有他妻子的存在,那时他和他妻子已经结婚。他回到家里发了疯一样的逼着妻子把她18个月以前和这个男人的记忆画面调出来给他看。男主角麻木的目睹着她妻子和这个男人18个月以前的性爱画面。男主角的强迫症和猜忌心已经把他逼到了绝路。最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男主角一个人在家里反复的播放着他和他前妻在一起时的美好画面,不难看出男主角后悔万分的表情和内心。于是最后他选择划开皮肤,把耳朵后面的芯片取了出来。


第二季第一集

Martha的男友Ash是个社会媒体(社交媒体)迷,几乎天天泡在Twitter、Facebook这类网站上。在Martha的劝说下,Ash同意和她搬到一个偏僻的小屋去住。糟糕的是,Ash不幸遇难。在Ash的葬礼上,Martha的朋友Sarah(Sinead Matthews)称她们可以利用Ash生前在社会媒体上留下的“生活轨迹”再造一个“真实”的、具有“人工智能”的Ash。一开始Martha认为这个想法太不可思议,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在此之后,Martha很快发现自己怀孕了。人工智能ash给Martha写来很多邮件,Martha决定回复其中的一封。几次往复后,沉陷在对Ash的思念和悲痛无法自拔的Martha越发依赖ash,她将所有可以获得的Ash的文字、映像资料全部放到了程序之中,而后Martha的手机铃声响起,ash给她打来了电话。此后,ash告诉M还有更高级的服务,但是要付费,而且价格不菲,这个就是人工仿制人。M同意了并订购了一个。M对ash的到来很激动,当晚酒后与这个仿制品一夜激情。但是她很快就感觉到异样,ash毕竟只是个仿制品,情感反应都是程序化的。但是M却无法真正放弃ash,因为这个人工制品,意味着她的情感过往和依赖。

这个片子继续了第一季的主题,继续探讨技术对人的深层奴役,人类主体的异化。ash是根据Ash生前的各种言论和映像片段制造出的复制人。然而,在M与复制人Ash的交往中,ash与其说是真人Ash的复制品,不如说是M的内心印象,她根据自己内心对Ash的记忆来塑造和要求ash,但是ash似乎并不具备完全的可塑性。它只会根据Ash生前的映像,而且主要是公共人格映像对M的行为作出回应,但无论如何ash也只是一个程序,没有充分个性化,这一点M深刻的感觉到了,并试图摆脱。M让ash跳崖,但是终究她还是沉陷在这个虚假的内心感受中无法自拔,没有让ash跳下去,而是把它锁在阁楼里。

ash起初只是文字模拟,而后是语音合成,可以智能与M对话,此后具有了形体,但是到形体化这一步是需要付费的,而且价格不菲。当代的电子经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体验经济。资本与技术联手,真是无孔不入。这也是现代科技的营销手段,一种体验消费,恰如苹果的专卖店,首先会让你自由体验,而后让你迷恋,最后让你沉陷、无法自拔。所以“苹果教”的教义就是体验依赖,它自称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操作体验和界面感受,且无法替代。但是这一切终究是fantasy,一种幻象。借助这个幻象,我们逃离现实,并且沉陷在虚假关系中。

科技的发展目标就是技术与人体的完美融合,媒介真正的透明化。但是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的发展,一方面是人体感官功能的扩展,另一方面则是人体相应功能的瘫痪,甚至拓展及人类的情感领域。当代社会的情感早已异化为一种电子程序的反应。对于别离的人,与其说在等待一个人的情感回应,不如说是在等待电子程序的反应,手机铃声响起、电脑社交网络的提醒等等。人似乎丧失了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无障碍地表达感情,却沉溺于遥远而不可触及的情感回应。



第二季第二集

 《黑镜》S02E02里,开始挖了个大坑,常看电影的朋友或许能想到《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真的太像了。我们围困楚门,就是因为我们把他当作商品来满足我们一辈子的猎奇和消费心理,早已经忘了楚门作为一个基本的公民应有的权利。同样,S02E02的黑人女主角也遭遇类似楚门一样的事情,她遭遇追杀。又被人营救,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看客在目睹这一幕追杀事件却无动于衷反而拿出DV记录下这一仿佛见证奇迹的时刻。当黑人女主角终于有机会反抗时,拿起追杀者的枪瞬间开枪瞬间发现这不过是一出戏,大幕缓缓拉开,原来自己曾犯杀害儿童罪并对杀人古城无动于衷反而拿出DV记录下这一仿佛见证奇迹的时刻。正所谓以己之道还施彼身,这才有了无动于衷的看客们。似乎故事到了这个地步可以完结,盖棺定论这是女主角罪有应得。可是故事没完,因为借着高科技,美其名曰“正义公园”的管理者们一次一次像西绪弗斯推送山顶的大石一样来来回回,永远没有尽头,而似乎这些消费进入“正义公园”的看客们也就真成了看客,他们乐此不疲地一次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次次拿出DV记录下这一仿佛见证奇迹的时刻,一次次为了心中所谓的正义奋力高呼。这样一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进入公园的看客们真的是要维护正义吗?如果说正义战胜邪恶是天经地义雷打不动的真理的话,那在同一个人身上总是重复着同一件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显然再无所谓正义、无所谓真理。这年头我们消费金钱以取所需,我们消费女性酮体以享快感,这司空见惯,无可非议。微博时代,我们把感动中国的赵红霞女士疯狂转发以之为反腐利剑,我们把一段段看似有哲理实则营销的段子疯狂转发以之为名言警句,我们把曝光的社会丑闻疯狂转发以之为爱国爱民,又谁敢否认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费!我们以这种消费来标榜我们的与众不同,有谁会去关心赵红霞心里到底什么暗流汹涌,有谁会为了一句哲理立言正身,又有谁会去思考社会丑闻的背后隐匿多大的权力运作机制。进入“正义公园”的大门看似是为正义摇旗呐喊,实则不过是我们在消费着正义来满足我们内心不再拥有的正义感。物质的消费满足生理的快感,也不失为拉动人类进步的手段。但当人类原初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得以维护的契约,诸如正义、法律、爱心、真理、哲学等精神特质,也沦为商品,全部上了消费主义的床,这难道也会是人类文明的大迈步?


第二季第三集

男主角在扮演卡通-蓝熊,参与政治选举,男主角表明自已根本就不喜欢政治,虽然自已创造的卡通人物受万千宠爱,但其实内里,一直是公司操控(应答,思路),男主角只是按照公司的策略完美的演译,男主角最后忍受不到公司的摆布,选择离去,最终蓝熊-[Waldo]成为国际品牌,越来越有知名度,而男主角...........

男主角扮演的[Waldo],就像我们日常工作,我们是打工族,我是公司的优秀员工,并且通过我的努力为公司中创造了某个品牌(就比喻我在电信公司,创造了“天翼”手机),但在工作中,我发现我其实不认同公司的政策,公司甚至为了利益进行不择手段,实行诈骗等(就比喻每年315晚会所曝光内容),完全背离我的工作原则,最终选择了离职。现在这个社会,个人离职对公司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你放弃了此工作,成千上万的人争着接手你的工作,公司不会因为没有你,而停滞不前,公司会找到你的代替品,继续发展它的品牌。而你(个人)离职后,要么重新上路,要么沦落街头,这就是现实社会............



没有登录不能评论